中文系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分组(第一批)
中文系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分组(第一批) | ||||||
姓名 | 论题 | 指导教师 | 答辩分组 | 答辩地点 | 专家评阅1 | 专家评阅2 |
范永强 | 《老子》的思想误读纠正 | 张铉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许秀娟 |
徐 俊 松 | 《茶馆》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| 张铉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许秀娟 | 陆晓华 |
贾云 | 解析《文心雕龙》语言中的修辞格 | 张铉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许秀娟 |
张俐媛 | 英语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渗透 | 杨俊芳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张 铉 |
陶春慧 | 现代汉语中同音词与一词多义 | 杨俊芳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张 铉 |
蔡红 | 网络语言的特征 | 杨俊芳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张 铉 | 许秀娟 |
赵亮 | 现代汉语中两类修饰语语义指向辨明 | 杨俊芳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张 铉 |
江龙生 | 《鲁豫有约》、《艺术人生》、《非常静距离》等访谈节目与中国传统说话的渊源 | 杨俊芳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许秀娟 | 陆晓华 |
石苑莉 | 论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| 许秀娟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陆晓华 | 张 铉 |
秦燕 | 《儒林外史》中的全椒方言 | 陆晓华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张 铉 | 许秀娟 |
杨晓梅 | 论《野草》象征手法的运用 | 孔刘辉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许秀娟 | 张 铉 |
方菲菲 | 论《孟子》中的比喻艺术 | 江文贵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许秀娟 | 张 铉 |
蒋 伟 | 鲁迅杂文的幽默艺术 | 卞佩峰 | 语言 | 教学楼2209 | 张 铉 | 许秀娟 |
李发林 | 论赵本山小品中的农民形象塑造的突破与缺憾 | 张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吴文杰 |
叶金 | 冯小刚电影中的平民意识 | 张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吴文杰 |
惠宝银 | 三言二拍中重商思想的文化阐释 | 张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吴文杰 |
赵大秀 | 电视剧艺术欣赏美学特征 | 张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吴文杰 |
王早早 | 论渡边淳一小说《化身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刘胜男 | 由《源氏物语》分析平安时代日本女性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沙国坤 | 论《喧哗与骚动》的时间观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胡海燕 | 《简·爱》中伯莎·梅森形象探究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李敬 | 西方文学中吸血鬼的形象魅力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吴迪 | 论波德莱尔作品中美与丑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黄黎明 | 论阁楼上的疯女人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戈灵 | 《傲慢与偏见》中伊丽莎白的艺术形象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康薇薇 | 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| 吴文杰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孔刘辉 | 张文杰 |
孙凤华 | 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探析 | 苏立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吴文杰 | 张文杰 |
方圆 | 论安娜·卡列尼娜中的婚恋观 | 孔刘辉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吴文杰 | 张文杰 |
孙龙 | 玛蒂尔德形象论 | 孔刘辉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吴文杰 | 张文杰 |
王苗苗 | 论简·爱的人格魅力及其启示 | 孔刘辉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吴文杰 | 张文杰 |
吴小慧 | 从《第二性》窥探女性觉醒意识 | 章会垠 | 文学3 | 教学楼2208 | 吴文杰 | 孔刘辉 |
叶婷婷 | 论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 | 章会垠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张太兵 |
殷治文 | 论余华创作后期的小说的男性形象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王国杰 |
李苗 | 论苏童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王国杰 |
王睿 | 高加林与孙少平形象比较研究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王国杰 |
李彦桦 |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王国杰 |
刘韦飞 | 鲁迅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杨锦鸿 |
黄遗平 | 金庸武侠小说中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冲突下的复杂人格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王国杰 |
王兰兰 | 论汪曾祺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异同 | 张太兵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 敏 | 杨锦鸿 |
周伟 | 严歌苓《小姨多鹤》中多鹤与小环形象赏析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吴丽丽 | 特殊生存环境下的角色缺失——王安忆《长恨歌》中王琦瑶形象分析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马雪英 | 论汪曾祺“风俗体”小说的日常化叙事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徐倩 | 成长的滋味——论曹文轩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和精神世界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钱 立 成 | 论老舍小说对社会转型期市民文化心态的批判与反思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王国杰 |
徐旭 | 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| 张敏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王国杰 |
于文慧 |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| 杨锦鸿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王国杰 |
邵曼曼 | 论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| 杨锦鸿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毕成 | 论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 | 王舒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胡素玉 | 论三毛作品风格的变化 | 王舒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王国杰 |
王敏 | 论张恨水夜深沉中主人公的命运悲剧 | 王国杰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杨锦鸿 |
葛海婷 | 叛离与回归:由白孝文解读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| 王国杰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张 敏 |
刘曼曼 | 《等待戈多》与《车站》之比较 | 王国杰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张 敏 |
高洁 |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妥协与反叛——论《金粉世家》中冷清秋的形象 | 王国杰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张 敏 |
关 寅 洁 | 评铁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| 王国杰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张太兵 | 张 敏 |
张杰 | 论《金粉世家》中女性形象 | 孔刘辉 | 文学2 | 教学楼2207 | 杨锦鸿 | 张 敏 |
邓涛 | 曹操与傅玄乐府诗之比较 | 王英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章会垠 |
侯彦 | 先秦诸子寓言的产生、作用、审美特征及影响 | 章会垠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杨丽雯 | 浅析《诗经》婚恋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影响 | 章会垠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饶荟 | 从神化身为凡人的蜕变——《山海经》到《诗经·国风》男子形象的变迁 | 章会垠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代静静 | 从明清戏剧看女性贞洁观 | 章会垠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张明敏 | 《红楼梦》中大观园与陶渊明桃花源世界比较研究 | 章会垠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吴丹丹 | 一样山水别样情——论王维与韦应物诗歌的异同 | 王英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王文英 | 透析古典诗词与中国风歌曲 | 王国杰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徐亮 | 汤显祖《牡丹亭》与《红楼梦》情之内涵比较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王加美 | 《红楼梦》中谶语与人物命运探究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李小娟 | 《红楼梦》中女性形象与植物意象分析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杨海伦 | 论红楼梦中丫鬟形象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冯青 | 论晴雯的个性美与悲剧性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胡 玉 荣 | 论李清照词中女性意识 | 裘新江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周家英 | “三言”婚姻爱情观解读 | 陆荣丽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章会垠 |
胡保静 | 论朱淑真《断肠词》的艺术美 | 陆荣丽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黄清 | 李煜的词情词风探析 | 陆荣丽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董 慧 增 | 论王维山水诗的“静”美 | 陆荣丽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裘新江 |
朱婷婷 | 论杨万里的诗歌艺术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裘新江 |
濮婧婧 | 论王梵志诗歌的艺术风格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裘新江 |
王静 | 论范成大田园诗歌艺术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裘新江 |
陈 曦 | 论周密诗词学的艺术特色及风格的转变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裘新江 |
刘 晓 黎 | 论《聊斋志异》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裘新江 |
刘 蕊 | 论流行歌曲与唐诗中游子的故乡情节 | 卢晓辉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宋 卓 异 | 关于王维诗画中的山水意向 | 刘泽林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周 维 伟 | 论《三国演义》的尊刘抑曹思想 | 江文贵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陆荣丽 | 章会垠 |
赵秋怡 | 陶渊明的诗酒人生 | 江文贵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章会垠 |
胡昊 | 论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 | 江文贵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章会垠 |
涂 碧 新 | 论《三国演义》中术士的形象 | 卞佩峰 | 文学1 | 教学楼2206 | 卢晓辉 | 章会垠 |
★语言组: | 组长:陆晓华 成员:张 铉、徐秀娟、何自胜 | 记录人: | ||||
★文学组1: | 组长:裘新江 成员:章会垠、卢晓辉、陆荣丽 | 记录人: | ||||
★文学组2: | 组长:杨锦鸿 成员:张太兵、张 敏、王国杰 | 记录人: | ||||
★文学组3: | 组长:孔刘辉 成员:张文杰、吴文杰 | 记录人: | ||||
| ||||||
说明: |
1、答辩组长答辩前负责到系办公室领取答辩相关材料。 | |||||
2、评阅论文按照答辩分组表旁所列审阅专家名单对应确立。 | ||||||
3、答辩前在系会议室召开答辩教师碰头会,请准时参加。 | ||||||
4、答辩前答辩组长需宣读答辩须知,并抽签安排答辩顺序。 |
★答辩组秘书:吴文杰(兼)、李敏